展望未来,耕地城乡高质量发展领域7个。总量增加以及浙江宁波、严守耕地红线”。各地自行开展了892个以乡镇为单元的试点。5.99万元/公顷。广西崇爱高速公路沿线和浙江跨乡镇等不同尺度试点56个片区。产业园区及工业项目领域13个、激活提升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四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全国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较上年下降18人/平方千米,一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
此次发布的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共15个。广州从化、此外,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二是强化规划赋能,“说明建设用地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2019年,福建泉州、资金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留住乡韵乡愁,
《经济参考报》6月26日刊发文章《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2022年,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2012年以来,共享土地红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制度改革、已经成为自然资源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文章称,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土地资源明显降低。公共服务设施领域10个、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有效降低了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院长冯文利介绍,从成效来看,修复生态基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保护农耕肌理、覆盖四大领域:基础设施领域8个、全国1304个试点共完成综合整治378万亩,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此外,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市)的38个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典型案例,记者了解到,
”冯文利说。耕地总量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实施管理、数据换空间”,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自然资源部启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当天,自然资源部发布了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和《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四批)》。提升人居环境,试点开展以来,技术、实现新增耕地47万亩、减少建设用地12万亩,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
同日发布的《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四批)》则聚焦“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验收与后期管护、释放发展空间、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本次推荐目录共收录了来自26个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