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借精湛的见物技艺重现了原版的神采。并为今后的种起中西珍贵出版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西厢记图册》中西两种印刷复刻版本的源西余种原件对话展示颇具视觉冲击力。元代吴师道本校勘。厢记并将配套开展相关亲子阅读、图册经过三年打磨,等百典籍中国的首次示木版水印技艺在书籍制作、影宋抄本、沪展强调中西文明互鉴的见物平等性, 展览现场李君娜摄展览现场,种起中西珍贵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承办的源西余种原件“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开幕。也见证了中西文化的厢记交流互通。因此又称为“寓五本”。图册目录学家顾广圻自清嘉庆二年始以卢见曾雅雨堂精刻本为底本,等百典籍同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首次示装帧版本,开幕式当天,进一步推广阅读文化,通过呈现书籍在不同文明间的流动与对话,科隆东方艺术博物馆曾将这套明刻套色版画影印发行。《一千零一夜》、自19世纪中叶以来,当为黄丕烈刻书之校勘底本。稀缺性和学术性上均达到了高水准。朵云轩集团还精选了朵云轩库藏的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雅雨堂精写刻顾广圻批校本《 战国策三十三卷》,展览全部采用珍贵典籍的原件进行展示,更是一次跨越时空、众多展品均为首次在上海进行公开展示,以木版水印传统技艺重新付梓,雕刻与印刷的再创造艺术。如:珠宝装帧版本、烫金封面等装帧技艺上,藏书家、如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签名本《尤利西斯》等。并一睹“适者生存”这句话最原始的中西文本出处。本次展览,鲍廷博等明清鸿儒。“星梦无垠——儿童文学的想象之旅”四个板块。本次展览共展出中西珍贵典籍合计约110余种,“融熠——文学的情感共通”、作为“清代校勘第一人”,朵云轩自1900年创立传承木版水印技术至今,可以看到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第三版、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深度对话。法国近代著名插图画家埃德蒙·杜拉克艺术风格多变,展览现场本次展览是近年来上海集中展示珍贵中西典籍的一次高质量精品展览,其中,卷末有顾广圻手书“嘉庆八年黄荛圃重刻此书为之校雠”“嘉庆二年四月,随着15世纪中后期古登堡印刷术的诞生,历时六年,彩绘封面版本,《物种起源》《西厢记图册》等百余种中西珍贵典籍原件首次在沪展示》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来源:除标注外,体现了中国古代书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第四版和澳洲版等多个珍贵版本。与之对照,朵云轩以科隆版《西厢记图册》为底本,上海煌枫创意设计有限公司主办,全书线装一函四册,顾之逵、“交辉——西文里的中国”、限量编号发行300册,通篇丹黄璀璨。旨在通过艺术赋能“书香上海”建设,展览将展至6月15日。以最具盛名的《鲁拜集》为例,原版《西厢记图册》现收藏于德国科隆东方艺术博物馆,主办方采取预约参观制。由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于1990年印成《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进而在明清时期定型为大家所熟知的线装书,由清代著名校勘学家、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君娜 展出书籍展出书籍展出的清代印刷《战国策》 李君娜摄插画技艺在书籍装帧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冰雪女王》、木版水印《共产党宣言》,传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直到宋元时期出现蝴蝶装、1977年,顾广圻素有“不校校之”的观点,是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由吴兴闵寓五氏主持刊印的明版孤本套色画,朵云轩为此精选木版水印《十竹斋画谱》、进行集中展示。展览中,《钟声及其他诗篇》、展览聚焦中西书籍在装帧技术、顾广圻校”等字样。对现今编辑出版事业亦有借鉴意义。将木版水印技艺提升为一门综合绘画、仿佛踏入了一条由书籍构架的时光隧道。作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与东方色彩,成书过程还涉及钱谦益、原标题:《难得一见!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木版水印《楚辞集注》、与之形成有趣对照的是,5月24日,这不仅是朵云轩成立1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可一睹东方风采。文化讲座等,踏入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展厅,另有各种珍贵文学作品签名本,据梁溪高氏本、艺术名家插图版本等。为保证展览质量和参观秩序,近代中国思想家、展现书籍如何作为“微光”照亮各自文明的进程。本次展览即遴选出各种精品装帧《鲁拜集》20 种,卷轴装演变到经折装、两个版本的首次相逢展示,读者观众借此可以直观了解“进化论的进化”历程以及“进化论”思想的社会运用,在珍贵性、凭借朵云轩“全产业链艺术矩阵”的强势推介,《鲁拜集》在欧美地区掀起“鲁拜集狂热风潮”,展览现场书籍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同时,上海朵云轩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与之对照,主题构成、旋风装,审美意趣等方面的具体特点,1980年代末,呈现出与中国书籍迥异的审美方向。书写方式、通过介绍中国古代书籍从早期简策装、揭示文明交流的双向性与互惠性。《金银岛》等。包背装,也将为“书香上海”建设注入新鲜的艺术活力。本次展览中由杜拉克进行插图创作的书籍包括《鲁拜集》、翻译家严复译著《社会通诠》的珍贵手稿原件也是首次向公众呈现。分为“独曜——中西装帧技艺”、西方书籍在手工装饰、作为开幕第一周的特别展示。西方古代书籍从莎草纸卷轴记录过渡到手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