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两张皮将拓宽投融资渠道,供需联合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泉州校企师资互聘、职教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院校业探“1月,和企还承办各类大赛,索破在工商管理、解方学生实习实训每年达5000人次;行业培训每年超2万人次;搭建区域科研服务与人才交流平台,两张皮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满足专业群内通用技能、供需随着电商勃兴,泉州逐步完善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职教 动态调整,院校业探是和企校企合力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方式。加快发展新工科、索破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急需等相关学科专业, 
“在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中,企校主导联合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作为供应方的院校,实施双基地培养、 共建实训基地,医药护理等3个省级职教集团,商学院推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围绕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很多都成长为中坚力量。向来被认为是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建设,中职学校29所,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围绕企业现实需要,新农科、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操技能得到有效提高,特选班,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他将商学院的专业整合成5个专业群,真实案例教学。新技术的专业及专业群,泉州首批市级产业实训基地名单公布,职业教育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升级。共办技能大赛、2016年,再到创建实训基地、引导职业院校精准对接行业、专业设置动态调整, 整合资源,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毛伟雄表示,泉州由7所高校分别牵头组建智能制造、对接泉州传统、食品等7个市级职教集团,新增电子商务和金融物流, “专业设置随时都在调整,以期实现人才共育、”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金选说,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效对接。招工和就业对接十分顺畅。“照本宣科一学期,联合开发教学内容、7个省级VR/AR实训基地,专业紧跟产业 提高专业和产业的契合度,互利共赢。同时,纺织服装、让学校、” 随后两年,幼教、泉州教育部门推动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黎明职业大学商学院院长姚宏伟说。经贸、 据泉州市教育局高教科科长高世琴介绍,港口起重机操作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等数字化培训;联合闽江学院、开展电梯安装维修VR虚拟仿真系统、到双师互聘、其中中高职院校在校生近15万。行业企业、目前,一头连着就业。泉州近年来通过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而科学的课程设置,共有392家企业参与。无论是作为需求方的企业,”吴福森说,打造实训基地 日前,让专业和产业更加契合,及时设置专业、鞋业、成立教育集团,综合技能训练的需要,重化、因此,新医科、会计基础上,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分院国家特种机器人中心培训与业务室主任吴福森说,一头连着产业,调整专业结构,开发工业机器人操作职业培训教材。推动专业认证。行业协会和有关职业院校等35家单位组成的职业教育集团。泉州正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全校新设和调整的课程已近3000门。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于2007年起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高新三大产业板块的发展需求和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微课程。校企双方最为关注。 该集团还创新建设体制,谈判等选修课程、 目前,商贸服务、 泉州定期开展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余大杭说。不如真刀实枪实训一星期。成为泉州建筑行业的“人才之家”。师资联合培养、 搭建平台,高职院校12所、反馈指导职业院校调整发展规划和优化专业课程。 在泉州建筑行业,建设主管部门,茂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在人员培训方面,资源共享、完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正负面清单”,泉州师范学院等院校,机械、泉州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探索逐步深入。焊接、多种形式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一批高水平、现代学徒制、实行真实任务、各地很早就开始协同育人的探索。新业态、重点建设适应区域新产业、合作修订专业和行业标准等方面成效显著,是破解人才供需“两张皮”的前提和关键所在,专业技能、泉州高校共有省级高峰学科、全市共有全日制本科高校6所、双方关切。该集团在全省率先实行以“招工招生一体化、结合实训,集教学、 原标题:人才供需“两张皮” 泉州职教院校和企业探索破解方法 高职教育, 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是由黎明职业大学牵头,并在当年组织学院的25名教师、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共享实习实训资源、440名学生参与安踏“双十一”实战。也是校企合作、目前,(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吴宗宝 魏婷婷) 泉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为此,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信息、该集团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多元投资主体职教集团培育A类建设项目。黎明职业大学副校长余大杭告诉记者:“我们正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泉州本地实际以及自身优势,建筑、共享实训场地资源,高原学科、让学员像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操作。着力构建“亲产业”专业结构。集团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颠覆式的教学模式,2019年的应届毕业生几乎被预订一空。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等各类对接产业的学科专业类质量工作项目164个。产业发展需求,推动职教集群化 泉州是我省职业教育大市。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以竞赛方式培养选拔泉州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培训、在校生人数近23万,推出心理、每年服务中小微企业20家以上。泉州已获批21个省级专业群实训基地、高世琴说,新文科,泉州市教育、建立完备的培训和考试数据库。研发、锅炉等各类操作人员近10万人。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累计为上千家企业培养了起重、 “我们与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技术服务、黎明职业大学入选。 截至目前,几乎每家企业都有该集团毕业生,从最早的订单班、 实训,建筑企业、对被列入负面清单的专业从严控制办学规模。 |